找到相关内容275篇,用时3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四谛顿、渐现观之初探

    “诸圣弟子,以苦行相思惟于苦,…(乃至)以道行相思惟于道”。[23](思惟有胜解、观察之意)故此名为“见现观”。  第二是“缘现观”,《俱舍论》说是无漏慧及慧相应的心心所,同一所缘,名之为“缘现观”...缘现观”。  最后是“事现观”,这就是前面所说的诸相应及余俱有法,同一事业(功用),名“事现观”。这里的余俱有法,指的是“道共戒”及“生住异灭四相”等不相应行法。其主要要表达的意思是,若能初观“苦谛”...

    释开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41468036.html
  • 唯识三十论释(1)——守培法师

    ,皆有生有灭,非真常之,故名之曰假。  释论于拣色法后,复拣不相应,无为等,乃曰:“真如亦是假施设名。遮拨为无,故说为有。遮执为有,故说为空。勿谓虚幻,故说为实。理非妄倒,故名真如。不同余宗,离...唯识三十论释——守培法师  守培法师著  唯识三十论释自叙  曰唯识者,为遮一切法相也。今之则不然。言一切法相不可遮,唯识所变故。遮则名为豁达空。经云: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”。又本颂云:“一切无性...

    守培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1368369.html
  • 唯识三十论释(2)——守培法师

    与前藏识,义有异者,皆别说之。若四受具,亦应别说。既不别说,定与彼同。故此相应,唯有舍受。此说甚善!七八皆无记性故,唯有舍受。有忧喜等,即有记故。凡议论一切,必先得法之所以然,而后言之,言无不中。未...?随彼所生,彼地所系,谓生欲界现行末那相应心所,即欲界系。乃至有顶,应知亦然。当知末那心所非三界九地所能系。何以故?六凡界中,只有人我,无法我故。我唯出世罗汉所具,是故不应以三界九地论七识心所所系也...

    守培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1468370.html
  • 中国唯识古学心性论思想的主题

    界生故。三,生义,一切圣人所得法身,由信乐此界法门故,得成就。四,真实义,在世间不破,出世间亦不尽。五,藏义,若应此自性善故,成内若外。此法虽复相应,则成彀故。[8]   此五义为真谛的独特说法,为...真谛所传学说认为,阿陀那无有清净成分,因此“此识及相应,至阿罗汉位究竟灭尽,及入无心定亦皆灭心”。这与后来玄奘所传唯识学大为不同,护法系以第七识之净分作为平等性智的所依识,染污分灭尽,清净分显现而得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00169208.html
  • 论“唯识无境”思想

    三界万法皆是人们[F3] 心的执著而非实有,并不是说世界万事万物皆由心所变有。这种“显现”之有只是说明了万是虚忘不实,并不是否定万物的存在性。而只是说明万的存在是由识与境相应而显现。因此,唯识与唯物...法境者意识所变现。乃至末那识恒以阿赖耶识为对象,变现实人实法之影像。内界、外界、物质、非物质、无一非唯识所现。所以说心外无别。在《唯识二十论》中说:“此中说心、意兼心所,唯遮外境,不遣相应,内识生时,...

    理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92369536.html
  • 菩提心影:释疑篇(一)

    国法  一六、佛教与民治  一七、劝人为善是僧徒之职责  一八、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(P26)  菩提心影自序  佛说:“三界唯心,万法唯识。”明乎此,则心外实无一。盖一切,不出五位:一者心王,即自体唯识;二者心所,即相应唯识;三者色法,即所变唯识;四者不相应,即分位唯识;五者无为,即实性唯识。前四为法相,名有为,即依他起性,俗谛也。后一为法性,名无为,即圆成实性,真谛也。  宇宙万有,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75970427.html
  • 唯识学上之种子义

    坚住和无记性,便是所熏法,那么  第八识的相应心所,和虚空无为等,是具有这两种性,应当  为所熏法?为简此等非所熏,说这第三可熏性,说为所熏法  ,要是自在,不是假法,不是坚密的常住,--这里坚密 ...同处不可以受  熏;并且还要同一剎那时,因为过去未来的,是属于无体  的假法,没有和合义。述记云:「此遮他身许为可熏,及剎  那前后不相应故。无和合义,故非所熏,异经部师前念之识  熏后念类。」  ...

    雨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0871200.html
  • 唐法成《瑜伽师地论释》科

    二十四不相应行中,一名瑜伽,因果相称,无乖违故。  此二并如〈决择分〉等,处处广说。  己三、依杂染净  或说杂染清净无性名为瑜伽,除违契顺,最为胜故。如《大梵问契经》等说:诸瑜伽师,观无少,可令其生,...细心心所,不与寻伺共相应者,及一切色不相应行,诸无为,不与寻伺共相应故,亦皆说名无寻无伺地。  故后论言:有寻有伺地、无寻唯伺地,一向是有心地。无心睡眠、无心闷绝、无想定、无想生、灭尽定及无余依涅槃...

    王孺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5073719.html
  • 阿毘达磨俱舍论叙

    以义行,故治诸部应于  律学三致意焉。  说十义竟,继说三事。境之为唯识五聚事者,心法且谈  六事,心所且谈四事,色法且谈六事,不相应行且谈六事  ,无为且谈三事,余义余事,互隶余处。  心法且谈六...即是意业。  又业,非若有部,三毒体别,为思业道﹔前七身语,亦  思业道。要知恶趣为道,后起为道,贪等即业,离无别体。   随眠且谈十事者,随眠,非若大众,欲贪心外不相应  。非若有部...

    欧阳竟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2074033.html
  • 有关“三类境”的几个问题

    上,诸相应所仗质同,不相缘故;或依见分说不相缘,依相分说有相缘义,谓诸相分互为质起,如识中种为触等相质。[40]  “同聚异体”者,即同一识聚之心、心所,前说以为,同一识聚之心、心所,所仗质必同一,其诸相分间并不能交互为质,后说则以为同一识聚之心、心所,其诸相分间亦能交互为质,比如第八识心王所缘之种子,就能成为与之俱时相应的触等五遍行心所所缘之种子的本质。准此,依前说,与第八识相应之触等五...

    傅新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4974082.html